被央行约谈,90%的电商平台都不知其背后的风险!

来源:Roc

自2017年起,蘑菇街、有赞等知名电商平台因资金安全等问题,陆续被央行约谈。继互联网金融之后,电商平台资金监管已然成为了行业关注的焦点。有许多做电商的朋友会存在一定的疑问,我一个做电商的怎么就和“央行”、“监管”扯上关系了?事实上,电商平台涉及资金流通,只要账户有留存的资金,就很有可能涉嫌“资金池”,一旦平台跑路就会引起连锁的兑付危机,严重的可能会造成社会群体事件。

有专家指出,央行所关注的核心是电商平台背后的资金流动是否合规、安全、可控,虽然“约谈”、“窗口指导”等方式并非针对某个企业,但明显是为了通过几个典型的例子,找到可以复制的监管模式,最终对整个行业进行规范。想必答案大家也都知晓了,从217号文到281号文再到后来的断直连都明确折射出一个问题,平台不能从事“二清”,资金必须监管!

那么,为什么说电商平台涉及“二清”就等同于涉及资金安全呢?“二清”:即消费者资金先到电商平台,然后再由平台为商户清算。虽然,消费者消费都通过“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支付通道,但这也仅仅是通道,中间的资金去向是平台而非商户,商户最终在交易完成后,才能从平台拿到收入。

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内目前记录在案的电商平台有过万家。对于一些规模较大的平台而言,等待给商户清算的资金必然形成了巨额留存。许多电商平台可能早期并非意识到这个问题,但事实上确实存在重大的风险。

理论上来说,早期传统线下如商场或者超市的结算,也是将客户的钱统一收取,再分发给各个供应商企业。那么,为什么这一块就没有引起监管注意或者重视呢?原因有2:

1、 线下实体商场跑路一般是区域性的风险事件,互联网则没有边界,极有可能酿成全国性风险事件;
2、 商场主有固定资产,跑路的成本比较高,而电商平台则多数是轻资本运营,跑路成本低。

互联网化的商业模式兴起很快,因为资本的疯狂涌入,扩张速度都很惊人。由于其经营没有经过较长时间的验证,大多互联网企业都是资本催熟的巨婴,其稳定性是不确定的。平台一旦涉及“二清”问题,就很有可能面临一系列的负面连锁反应。正如当年的P2P行业的“e租宝”事件。所以,针对存在相似问题的这类机构,从监管部门来说最保险的做法就是将风险防患于未然。

那么,电商平台该如何解决资金合规性的问题呢?

提及电商,我们首先想到的就是淘宝、京东、苏宁易购等这样的庞然大物。事实上,他们早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很简单,收购支付牌照不仅能够有效的解决合规性,而且能够将资金流转的闭环存留在自身的生态体系中。但支付牌照也在资本的催生下,成了动辄叫价数亿的生意,对于中小型电商平台而言可谓“难于上青天”。

在支付牌照千金难买的情况下,平台唯一的出路是找银行完成资金合规化的构建。但究竟是平台自己找银行,配大量的团队,花大量的时间研究银行的系统和接口去对接,还是通过已成形的,基于银行账户体系和资金存管以及清结算系统的SaaS服务快速完成,这是平台需要做的选择题。

早在2017年初投融汇就已经先后接触了多家银行,在综合各方面的条件和审慎对比分析后,借助自身多年的技术沉淀,基于国家金融监管部门对于支付业提出的相关要求,自创新“综合支付+分账清算+资金封闭式管理”解决方案,该综合解决方案体系突破了传统商业银行对接新兴互联网商业模式的服务瓶颈,为电商平台客户有效实现统收统付与分账结算管理。其次,系统通过后端与银行内部账户的封闭式管理,实现平台资金与商户资金完全隔离,有效避免了平台随意挪用资金风险,让电商平台运营更具合规性。截止2018年6月,所实施的客户覆盖有:电商平台(B2C/B2B/C2C) 、O2O综合平台、商贸批发、商业综合体、多元化集团、大型连锁、供应链核心企业等多个领域。

目前,依然有许多电商平台未找到相关的解决方案,因为不管对于电商平台还是银行来说,重复造轮子的事情意味着极高的时间成本、人力成本和经济成本。况且,银行对网络平台的各种应用场景也是理解甚少,他们更关注交易资金的安全性;银行与网络平台之间的这种对接缺口,短期内难以弥合。

相比过去专门为网络平台解决支付通道的“聚合支付”,为电商平台解决资金流转合规问题需要更进一步,除了有聚合支付的通道,也需要有满足资金交易安全、接受银行存管的“交易账户”,而能解决这两个问题的金融科技公司并不多,投融汇算进入最早的一家。

对于此类企业来说,除了理解银行和网络应用场景以外,在金融监管还没有强制要求电商类平台解决资金存管问题时,市场培育成本较高,表面上看这并不是一个“好生意”。但让投融汇意外的是很多中小电商在理解了相关背景和他们的产品后,很快就接受了他们的服务。

这或许能让央行松一口气,毕竟不是所有平台都惦记着跑路呢。